解释
求:寻找。疵:缺点,小毛病。
吹开皮上的毛,寻找里面的疤痕。比喻故意挑剔毛病,寻找差错。
——《成语大全》
出处
《韩非子·大体》:“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难知。”
用「吹毛求疵」来形容龟毛的「完美主义者」在适合不过了!
图片|unsplash
说到完美主义者怎么能不提到乔布斯呢,据影片《乔布斯》的作者约书亚·肯德称,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·乔布斯是一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。
1984年,乔布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造第一个工厂的时候,常常手脚并用趴在地上,看地板上和设备上有没有一点点脏东西。对当时正在推出麦金托什计算机的乔布斯来说,这种极端的检查是必须的。
“假如我们没有让地板干干净净的纪律”乔布斯说,“我们就不会有让所有机器保持运转的纪律。”
乔布斯也无法容忍拼写错误,皮克斯公司的市场主管帕姆·科尔这样描述他:“他会无数次仔仔细细地阅读每份文件,然后找出标点符号的错误。”
说到这里,相信大家对强迫症都不陌生了,毕竟相比于抑郁、躁狂、厌食等心理疾病,强迫似乎更加“贴近”我们的生活。
图片|网络
@ Daniel
挤牙膏必须从尾巴开始
“挤牙膏一定要从最后挤,看见别人挤牙膏挤得乱七八糟,心里就发毛,然后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,从后面理回去”
@ Y=S(x)
微信朋友圈哪怕是小红点也要点进去清掉
“不管有没有人找我,看到红点就不能忍受,务必清理掉,心情会舒畅很多”
@ James
一定要刷一会儿手机才睡觉
“不刷手机就睡觉,就像不洗澡、不刷牙就上床一样别扭,压根就睡不着有木有”
但是,我们的这些行为真的是“强迫症”吗?
01 强迫症的痛苦
图片|unsplash
强迫症(OCD),科学描述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,一些毫无意义、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。
通俗易懂地来说:明知不可为而为之!
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影视作品中,常常能看到的“强迫性洗手”、“洁癖”、“严丝合缝”等等。一旦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,他们就会非常抓狂。但我们也许只能感受到强迫症的“疯狂”,却很难体会到强迫症的“痛苦”。
实际上,强迫症是最痛苦的“心理疾病”,没有之一,而且这种痛苦主要来源于“想停却停不下来”。
对于强迫症患者而言,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没有必要,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去做,他们会想方设法阻止自己的强迫,但往往无功而返。
“做,会痛苦;不做,也会痛苦”,这就是强迫症。
02 强迫症的成因
图片|unsplash
对于强迫症的成因,目前的研究还未有准确的结论,但一般认为与心理、社会、个性、遗传及神经-内分泌等因素有关。
例如我们熟悉的“强迫型人格”、“完美主义”、“吹毛求疵”。一般认为,这类人群患上强迫症的概率会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要高。
但性格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,性格更像一个“背景”。
强迫症作为“神经症”(neurosis)的一种,其关键性因素是“生理因素”与“心理社会因素”。
在生理层面,强迫症存在着一个有趣的假设:“抑制困难”与“促进效应”。
-抑制困难:强迫症患者之所以控制不住自己,可能是因为大脑的病变,导致患者对抑制某种念头或行为的冲动产生了困难。
-促进效应:因为大脑的病变,导致患者对某种念头或行为变得特别“敏感”,大脑总是很容易兴奋,以至于停不下来。
根据目前相关研究表明,强迫症患者的生理机制中,主要以“抑制困难”为主导,并且“促进效应”与正常人差异不显著。
尽管,强迫症有其生理基础,但这并不意味着强迫症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样,能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解决,因为其心理因素更加不可被忽略!
03 强迫症的治疗
一旦确诊为强迫症,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。
图片|unsplash
药物治疗
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,主要表现为5-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。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,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-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,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。
心理治疗
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(例如,暴露治疗等)和森田疗法等。
1、暴露治疗:指让患者逐渐地和反复地暴露于引发强迫观念、行为的事物面前,同时禁止患者采取强迫行为。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,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将逐渐消失,让他们明白强迫行为并不是减轻焦虑、恐惧的唯一途径。
2、森田疗法:强调患者对症状“接纳客观、为所当为”,在治疗过程中,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,面对现实,不强求改变。学会接受症状,不予抵抗的同时,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。治疗的路是艰难的,但值得。